发布时间:2025-10-17 11:28:05    次浏览
周三(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而此前公布的第一和第二季度的GDP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也达到了决策层设定的目标。 同时,鉴于此前中国经济中大量的信贷刺激,提振了投资,带动工业品价格的上涨,59名受访的经济学家几乎一致的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他们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平均可达6.6%,2017年平均增长可达6.5%。而今年7月份,专家们还曾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只达6.5%,明年仅能达到6.3%。但决策层在刚刚给楼市上完锁之后,就将债转股落地了。新一轮降债务将会成为接下来决策层的重点工作,想要在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同时,又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六个点:房地产业及其对增长的贡献今年房地产一直驱动着中国经济。如果算上房地产开发商对水泥、钢铁及其他建筑材料的需求,房地产最终占总投资一半以上。 房地产是一个矛盾的行业,其特点是中国几大经济中心城市房价暴涨,但较小城市存在供过于求和停滞现象。作为北京方面控制不断升高的债务水平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十多个市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为过热的市场降温,这可能对未来的增长造成拖累(可参考本周五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月度报告)。基础设施和私营部门投资中国政府已承诺不会再重复债务驱动的投资热潮,这一热潮曾支撑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维持了经济增长势头。煤炭和钢铁生产行业所感受到的痛苦(尤其是今年一季度),证明了决策层坚持更缓慢、更平衡增长的“新常态”的决心。但由于私营部门企业未能挑起大梁,经济规划者已鼓励国有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鉴于从公共交通到水处理厂等一切领域都确实需要有益的投资,此番投资不一定是又一次为了增长而增长的浪费性项目投资热潮,但考虑到国有部门的高债务水平,这种投资也不可能无限期持续。 工业生产在年度钢产量和发电量20年来首次出现萎缩后不到一年,制造商乃至长期处于困境中的煤炭和钢铁生产商都迎来了一个夏天的复苏。随着北京方面在煤钢行业淘汰实力较弱的企业,煤钢生产商应该会继续受益。尽管部长们一直拒绝接受国际社会对中国钢材出口引发钢价暴跌的批评,但中国国务院坚守其削减钢铁产能的承诺。通货膨胀今年9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变动自2012年初以来首次由负转正,这部分得益于上涨的煤炭和钢材价格。PPI同比上涨0.1%,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9%,比8月的1.3%有所提高。这一进步应该会反映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延续第二季度的明显势头)以及更高的平减指数(衡量整体经济价格变化的最广义指标)中。最重要的是,通胀持续上升将帮助企业减轻债务负担。服务业和私人消费在上半年6.7%的年化增长率中,消费的贡献为4.9个百分点,这一证据证明中国经济再平衡已真正启动。投资仅贡献2.5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贡献是-0.7个百分点。但有迹象表明,此前增长强劲的服务业正在放缓,特别是在去年股市暴跌之后。外部环境大家都不好过(除开美国之外),需求疲软,毛病缠身,如日元的连续升值已经对日本本土企业形成了严重打击,英国脱欧之后,整个欧盟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的凸显,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这将大幅拖累中国的出口水平!在笔者看来,尽管年度的的经济增长预估有所上调,但更像是通过大量的信贷扩张打了一剂兴奋剂,对于经济的伤害是实质性的,所以,如果你看到第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的放缓,也不必奇怪。